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公平秤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5-05-06 10:34:00

  祖父靠制秤为生,经营着一家“明月秤行”。“秤就像一个人的心,心正秤准;心歪了,秤就歪了。”这是祖父常说的话。

  对于制秤,他有自己的坚持,从选材、刨杆、打磨、打眼,到校秤、抛光、打蜡、上色等,近三十道工序,每一道都严谨认真,特别是秤杆的选料、星位的刻度、提绳的定位、秤砣的铸造,不容有丝毫马虎。因为所做的秤品质优良,祖父是当地有名的“公平叔”。

  祖父带过很多徒弟,印象最深的是小虎。小虎勤快机灵,深受祖父器重。祖父把一些重要的工序交由他做,还让他当了管工的大师兄。祖父不在时,小虎就成了“当家的”。渐渐地,小虎的本领得到极大提升,不过,也出现了一些浮躁作风。

  有一天,祖父把秤行所有人叫到大堂。他一改往日温和形象,黑着脸指着柜台上几十支成品、半成品秤杆,呵斥道:“你们仔细看看,这些秤杆有什么问题?”众人瞧了又瞧,掂了又掂,并未发现异样。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不知道祖父为何如此生气。

  片刻,祖父从秤杆中拿出一支,咔嚓一声从中折断,扔到地上。“你们好好看看,用生料冒充熟料,这是谁干的?”大家面面相觑,都不敢出声,慢慢地把目光投向了小虎。小虎在众人的注视下,低着头,承认了错误。

  原来,制作秤杆的木料大有讲究:一般选用枣木、栎木、铁力木等纹理细、笔直、无疤痕的硬杂木,用蒸或浸泡的方式对木料进行特殊处理,再悬置于阴凉通风处,起码要经过一年时间,才可用来制作秤杆。如果不经历此过程,秤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就会弯曲变形。

  那段时间,祖父去外地办事,交代小虎出一批秤杆,并嘱咐他交货时间紧,不能有丝毫懈怠。可小虎那天喝了一点酒,迷迷糊糊将一批晾了四个月的木料当作熟料下了坯子,直到钻星位时才发现用错了坯料。怕被责骂,小虎将错就错,没有“回炉”。没想到,祖父火眼金睛,还是发现了。

  怎么办?祖父走到柜台前,毫不犹豫将那些秤杆抱出门,付之一炬。看着燃烧留下的灰烬,大家有说不出的心疼,那可是许多个日夜的心血啊!

  不过,也正是这把火,烧出了秤行的好名声!无论是县内百姓,还是县外商行,只要提起“明月秤行”,无不竖起大拇指。

  祖父还有一个故事至今在家族流传。

  一天,秤行来了一位顾客,开口就要订一百支大秤、两百支小秤。祖父见对方衣着讲究,知道遇到大客户了。寒暄一阵后,顾客提出货品要求。“按你们以往的标准出秤,只是……”那人凑到祖父耳边,小声说:“每支秤再配一个秤砣,重量嘛,半数的少五钱,半数的多五钱。”

  “啥?”祖父腾地站起来,“有你这样做的吗?”

  顾客将一沓钱拍在桌上,说只要按要求出货,价钱还可以商量。祖父斩钉截铁地说:“不行,我做不出来,你另请高明吧……”

  此事传出,大家议论纷纷:有的说祖父丢了一笔大生意,实在可惜;有的说祖父做得对,昧心钱不能挣……

  那天晚上,祖父将秤行所有人召集起来,讲述了当天发生的事,并当场立下规矩:“明月秤行”要对得起名号,绝不做黑心秤!

  秤中蕴含着立身处世之道,祖父早就明白其中之义——一秤一钩称明月,一砣一系定盘星,一俯一仰是良心。(陈树之)

>>><<<